编者按:自“三无”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开展以来,全体会员单位积极参与,围绕《通知》要求,突出重点工作、强化宣传发动、注重成果转化,总结了一批“切口小、有特色”的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案例供全体会员单位参考借鉴。
为认真贯彻落实2025年度上海内保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主动防范能力,按照市企保协会开展“三无”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要求,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坚持“无重大安全事故和案事件”目标,针对灾害性天气影响大的特点,主动“创新管理模式、加强事前监测、发挥科技预警”工作实效,用高水平安全服务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极端天气高发,自然灾害事件防控面临较大压力,且正面登陆上海的汛情呈现上升趋势。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和行长室高度重视,要求全行以“预警在先、准备在前、救灾在早”为防汛原则,进一步强化事前监测预警、优化应急预案、发挥内外合力,全力保障全行安全运行。安全保卫分管行长靠前指挥、一线调度、强化督导,在全行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确保全行安全度汛。
主要措施:
强化主体责任,拧紧安全“责任链”
面对“竹节草”正面登陆上海态势,工行上海市分行第一时间印发《关于加强防汛防台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各级机构的防汛防台工作要求和具体防范措施。安全生产委员会迅速启动应急指挥机构,利用远程报警监控平台,加强实时监测和远程指挥。各级机构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现场指挥和各类督导,并将防汛防台工作要求深度融入的到目标管理,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岗,确保安全责任穿透至“最后一公里”。
科技赋能预警,织密风险“防控网”
为了发挥科技预警的工作实效,工行上海市分行进一步创新防汛防台监测预警模式,依托最新研发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系统”,主动协同相关业务部门,聚焦智能化风控,融合应用多维数据,精准定位防汛防台高风险网点,实现“点对点”靶向风险提示,切实加强源头精准治理。为此,累计在安保工作群发布预警及安全指引12次,确保风险信息始终“跑赢”灾害,为前置防控争取宝贵时间。
深化群防群治,激活全员“防护力”
为了激发全员防控工作合力,工行上海市分行向基层一线全覆盖下发《应对极端天气安全手册》,为全员提供清晰的防汛防台操作指南。通过工作群高频互动、即时响应,发动全行员工成为风险“瞭望哨”与应急响应“第一人”,构建起全员参与的群防群治安全网络。台风期间,各机构紧盯“四个重”,即:“重点领域、重要场所、重要部位、重要环节”,按照“五个一”即:“一把手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掌握第一手信息,提交第一份报告”的工作要求,切实发挥全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夯实应急堡垒,锻造响应“硬实力”
严格对标总行及监管要求,加强与行业协会沟通,及时印发《台风防范应对紧急通知》,在“责任、指挥、物资、排查、调度、处置”等6大领域做好应急准备。一是“预案体系化”,完善应急预案库,开展桌面推演与实战演练,确保预案有效性与全员熟悉度。二是“指挥扁平化”,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指挥网络,灾害指挥部设施、人员24小时待命。台风登陆当日,行领导坐镇指挥部,通过视频系统实时调度全辖,形成“中枢指挥-一线执行”高效闭环。三是“巡查精细化”,对各类排水设施、防雷防电设施、用电安全、门楣招牌等关键区域进行实地排查,消除防汛防汛的源头隐患。
高效处突救灾,跑出险情“加速度”
面对“竹节草”台风及市级暴雨“橙色”预警,工行上海市分行迅速进入“实战状态”。在指挥部统一指令下,迅速启动预案,人员迅速到位,多部门协同作战,确保一旦出现险情,均能在短时间成功化解,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保障了网点服务连续性,为市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取得成效:
安全“零事故”:全行平稳度过汛期及多次极端天气冲击,未发生一起因灾害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
风险隐患“早处置”:科技预警与全员参与机制高效运转,一旦出现进水险情能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置,未衍生次生风险。
人员财产“双安全”:全行员工及客户人身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创建最安全银行的品牌效应充分显现。
观点视角:
本案例充分证明,压实单位主体责任是安全之“基”,科技精准预警是防控之“眼”,全员群防群治是力量之“源”,高效应急处突是决胜之“钥”。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通过系统性构建“责任-预警-动员-响应--处置”5大链条的防汛防台体系,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转化为“三无”活动安全成果。下阶段,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将以此次活动成果为起点,在各级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大力指导下,持续筑牢安全防线,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