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会员风采 / 业务研究 / 浅谈疫情防控应对策略
    会员风采
浅谈疫情防控应对策略
  上海市企事业单位治安保卫协会      黄骏远      2023-03-2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黑天鹅”是突然发生的不测事件,由于超出我们认知范围,需要在事件发生后妥善应对处置,把危害降到最低。“灰犀牛”则是已有苗头甚至显而易见,却常常被人忽视的风险。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果说2020年初,新冠疫情只不过是一只超级“黑天鹅”横空出世的话,当进入奥米克戎阶段,其已衍变为一头巨大的“灰犀牛”向世人狂奔而来,未来与疫情风险作战将成为一种常态。如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保驾护航,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最紧要的任务。

疫情突发特点

在政府全力防控措施,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积极配合行动的情况下,以静安区为例纵观疫情爆发主要经历四个特殊阶段。一是零星散发阶段,时间短,发现难。二是聚集爆发阶段,蔓延快,辐射广。三是封闭静默阶段,行动快,措施实。四是常态巩固阶段,信息敏,防控有效。防控前期工作阶段。自疫情以来,相关职能单位根据统一部署,积极执行上级指令,配合多方力量,全力投入“场所封控、方舱管理、沪漂安置、社区维稳、拔阳攻坚”管控任务,织密疫情防控、公共安全防线。

防控疫情社区管理做法

(一)打通渠道,助力拔阳。联合综合力量,形成卫健、公安、疾控、街镇等部门,健全完善每日调度、每日会商、信息共享、数据转递等机制,确保联动处置无缝衔接。尤其对未转病例多、传播风险高的重点区域,派员协助负责督导做好数据分析、车辆调用及政策攻心等工作。

(二)全量纳管、协同安置。依托区防疫专班平台,会同民政等相关职能等部门管理区级临时安置点,协调宾旅馆、改造规模性租赁房、搭建临时大棚等方式,设置“沪漂”人员临时安置点、“小哥驿站”,同步落实核酸检测、生活保障、安保固守、人员背审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流动中的风险”。

(三)严密封控,加强指导。针对此轮疫情涉及场所和点位较多、情况复杂的实际,明确工作手势和流程,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合力封控相关小区和公共场所。赶赴复杂点位现场开展指导。尤其在“三区”划分向风险地区转换的关键阶段,逐一进行指导落实封控措施,扎紧防护篱笆。

(四)快速响应,落实防护。直面本区方舱医院和集中隔离点连续开启的情况,提前落实技防改造、物理隔断、力量配备等工作,细化守护模式、安全检查、信息互通、保安指导、视频巡查及巡查管理等六大任务,并形成人员脱逃、火灾事故及个人扬言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同时,积极协调区卫健部门落实精卫中心医生作为24小时紧急联络人,设置了专门精神障碍阳性患者病房、床位及专业精防医护团队。

(五)把握主动,靠前防范。高度关注长时间封控、物资保供不到位导致的群众负面情绪和涉稳矛盾,持续紧盯“敲盆喊楼”、方舱医院“三保”人员劳资纠纷等发展动向,第一时间发声辟谣、见面沟通、教育敲打及维稳处置等防范措施。其间,牵头开展“全量入群”,先后妥处“静教院附校方舱”、“万荣绿地方舱”等多起劳资纠纷。

应需加强的措施

疫情防控前期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一个全新课题,出现新问题和新难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信息共享不够及时完整。通过这次疫情,疫情是每天变化的、数据是即时更新的。但实践中我们发现区与区之间的数据壁垒没有打破,区相关部门之间尤其是复核阳性数据未形成共享机制,无形中削弱了场所封控、人员流调、病例处置等方面的速度优势,与“以快制快、高效处置”策略相悖。

(二)隔离收治尚有安全隐患。为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卫健、民政部门征用了一批学校、养老院、宾馆、租赁房及废弃厂房等作为隔离宾馆和方舱平台进行使用,时间紧、任务重。从点位情况看,学校占比达到了47.8%,存在一定的周期限制。特别是征用期间整个社会面处于静止状态,建设团队和技防设备供力不足,虽然按照“技防不足人防补”的原则,在相关场所内增配了安保力量,但应对常态工作任务时,人力略显不足。此外,由于仓促上阵,没有及时签署劳务合同加之“三保”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劳资纠纷。

(三)应对措施还需加强。在社会面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公共交通停运、小区限制出入等封控措施持续实施,使民众焦虑、恐慌、急躁情绪不断升温,对政策包容性减弱、对抗性增强,并呈现出“线上秘密串联、线下多点爆发”。小区居民于当晚通过敲打锅盆、喊楼等方式,讨要物资等现象。

(四)拔阳转运存在一定难点。追阳转运是与病毒赛跑、阻断传播路径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三方问题。一是转运效率尚有不足。二是特殊人员接收困难。三是弱势群体无处安置。

疫情后社会形势预判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指出“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在多个场合强调要高度化解可能出现的“疫后综合症”。在此轮疫情中,上海作为受影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经济增长、企业发展、民生事业等方面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因疫情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和被疫情暂时遏制的矛盾将逐渐或集中爆发。

(一)经济深度冲击逐步显现。为了防范疫情扩散,正常的生产经营计划被打乱,诸多企业或将继续面临巨大的营收缺口;企业的房租、员工工资、贷款等刚性费用仍需支付,“收”与“支”间的矛盾快速放大,较大经济压力极易导致违法犯罪、个人极端问题,部分商户为退减疫情期间商铺租金,引发聚集维权事件。

(二)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企业复工、社区解封后,如不能有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极有可能再次引发聚集性传播,尤其是大型综合体、建筑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日常监测、卫生消毒等防控管理难度更大、风险更高

(三)各类矛盾群体叠加共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产业链存在断裂或转移风险,中小微企业生存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商铺、小区、酒店、房屋租赁等领域矛盾纠纷可能呈井喷态势,极易发生涉稳问题。特别是涉众金融、教育培训、拆迁等传统涉稳问题,受当前经济形势影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加突出。各类维权活动将也会呈爆发式的增长,会对社会治安带来较大冲击。

(四)追阳封控任务艰巨。步入常态后,精准防控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将成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重点。后期随着社会面的放开,境外人员大量涌入、社会人员频繁流动,“追阳转密”,确保各类封控隔离场所绝对安全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同时,外来人员流窜作案和入室盗窃等侵财性案件在一定时间内可能呈高发趋势,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接触性犯罪也会增多,如何科学、合理调配统筹警力也成为亟需考虑的问题。

下一步打算与建议

一场严重的灰犀牛危机总是会暴露出系统内众多问题,这往往是进行变革、阻止未来危机的最佳时机。我们要站在脆弱的反面,努力从风险和波动中获益,从根本上防范“灰犀牛”的侵袭。

(一)秉持“数据主导”,下好“先手棋”。在“数据为王”的时代,谁掌握数据谁就能抢抓工作先机。一是汇聚数据“全”。任何数据都会开发出更深层次的信息。要主动对接区卫健、街镇等相关部门,动态掌握辖区病例及“管控区域”等底数情况,共享全民核酸检测、发热门诊等基础信息,不断完善公安防疫数据库信息。二是研判形势“频”。依托“一平台、三体系”,整合指挥、国保、网安、数据等部门,固化完善“分析、研判、会商”机制,围绕各类警情、网情、社情,加强每日研判和落地核查。三是把握动向“准”。加强微信群的掌控,上升为迫在眉睫工作举措,涉疫不安定不稳定因素动态排摸,应当“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二)管控“关键要素”,聚焦“人点网”。结合动态隐患清零工作,强化不安定、不稳定对象的滚动管理,坚决斩断传播链条。一是管住“人”。配合卫健、街镇等部门持续做好检测异常人员核验转运、沪漂安置、隔离看护等工作。尤其对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开展一次集中排摸和风险评估,明确区精神卫生中心诊疗送治通道,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突发就诊治疗。二是控住“点”。坚决贯彻“以快制块、高效处置”策略,进一步明确转运现场先期管控及社区场所封控的工作流程,严格落实值班领导疫情防控首责制度,随时随地做好应对筛查管控、场所封控、维权维稳等突发任务准备。三是守住“网”。密切关注网上的群众诉求,协助属地党委政府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基本生活和物质供给等保障措施优化。同时,完善应急处置方案预案,做到有事妥处、快处,并加强舆情导控,对敏感案事件主动及时发声,消除群众疑虑,避免造成误解。

(三)坚持“精准打防”,打好“主动仗”。充分考虑疫后治安形势规律特点,积极应对违法犯罪新变化和顽症新动向,推动粗放整治向精准打防转变,全面稳控社会面基本盘。一是防反弹。动态研判疫后治安高发案件,将打击重心放到极易反弹的滋事扰序、“小黄小赌”、快递盗窃、涉疫“黄牛”、电信诈骗等突出治安问题,依法严厉处理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形成强大法律震慑,全力保障城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二是防火灾。针对复工复产企业抓进度、抢工期及夏季用电高峰可能带来的隐患,以快递网店、老旧小区、群租房屋等“入户充电”“人车同屋”等风险区域为重点,全面排查整治火灾隐患。近期重点是对于疫情期间规模型租赁房病毒大面积传播的情况,针对性开展集中清查整治,力争清退一批人员复杂、硬件较差的场所。三是防传播。指导督促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商场超市、文博展馆、培训机构、快递末端网点、厂企等全面应用“场所码”或“数字哨兵”,严格落实访客出入扫码、登记、查验制度,对于企事业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防疫等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的,严格按照《内保条例》进行处罚。

(四)狠抓“内部保障”,做足“后手招”。疫情防控不可能一朝一夕,“灰犀牛”极有可能卷土重来。我们要秉持居安思危的理念,不断复盘前期工作疏漏,聚心聚智聚力,为各项工作高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突出柔性执法。有研究证明,传染病大流行后,人群创伤后应激症状后的患病率高达22.6%,要充分考虑疫情对群众带来的精神和心理创伤,全面摸排与疫情防控、公安执法相关的各类风险点,强化与法制部门沟通联络,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要做好指引,以宽容、包容、理解的态度。二是突出科技赋能。要依托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着力突破传统平台性能和容量瓶颈,最大限度挖掘数据价值,推动疫情防控工作由“被动应对”到“实时掌控”、“事后查找”到“事前预警”转变。同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搭建数据模型,搭载疫情趋势分析及场所解封提示等功能,切实以数字化赋能服务实战。

 

作者单位: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治安支队内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