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作为国家经济运行的核心,安全问题历来是十分重要而严峻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银行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得以变化和提升,安全防范水平也得到长足发展。然而,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各类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社会各种矛盾纵横交错,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危害社会突发事件、刑事治安案件、电信诈骗活动猖獗,犯罪组织化、暴力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日益突出,涉及银行犯罪活动也时有发生等,对社会稳定危害极大。银行安全工作面对新情况、新挑战特点,就如何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新对策作如下思考与探索。
一、新形势下银行业安全保卫工作新特点 (一)安全工作广泛性。银行安全保卫工作是银行机制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维护银行安全运作和信誉的必要前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业务和机构网点的迅速增加,作为特殊行业,银行仍是当前不法分子抢劫、盗窃、诈骗的重要侵犯目标之一,这势必给银行治安保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强银行安全防范工作,确保银行财产、人员安全,是当前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科技化、信息化快速发展和运用,我们既要保护好看得见的,也要管住看不见的安保目标。如社会责任、声誉和网络风险等,既要看住自身财产,更要看住客户财产,如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诈骗,既要关注已经发生的风险,又要关注可能潜在的风险,这使得安保工作的阵地愈加的广阔性。 (二)犯罪方式的多元化。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安全问题中犯罪的手段呈现出了多元化特点,作案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巨大,其中采用的技术也倾向于科技化,犯罪人员对人们的欺诈手段频繁更新,一旦犯罪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于银行的安保设置,将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危害。此外,内部个别员工被拜金主义腐蚀,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犯罪活动也不容小觑。加之,受互联网金融严峻挑战,随着业务外包增多而责任转移不同步的情况下,加强外包业务安全管理也需要更深度地研究和探讨,如银行守押社会化,管理力量与原来自行管理相比,相对单薄,沟通协调相对不畅,影响服务效率。 (三)保卫对象的特殊性。长期以来,银行安全保卫工作习惯采用“看家护院”式的安保形式。随着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银行卡、电子银行新货币形式逐步代替现金,随之吸引了高智能犯罪,有些不法分子有针对性地选择作案方式、手段、地点和时机,旧时的安保形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脚步,银行的安保系统、安全保护方式与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才能对外界的银行风险事件进行有效的防范。 (四)安保手段的综合性。安全保卫工作本身是一门知识面广、专业性强的工作,汇集了金融学、电子学、信息学、保卫学、消防学等诸多学科专业知识。只有用专业的角度和专业的手段,才能更有效提高安全保卫工作全面性。安全保卫工作要主动融入业务、服务全行工作大局的过程,就是安保工作有效拓展安全管理职能,加快自身发展的过程。“有为才有位”,安全保卫从业人员必须主动去做一些别人还没想到的工作,主动分析全行的业务发展方向及变化。总之,安保工作的内涵、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需要安保从业人员尽快融入并适应。 二、新形势下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突出问题 (一)忽视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这几年,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资金的投入,银行技术防范、物理防范水平得到了持续的提升。面对外部治安环境变化、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新要求、新情况和新问题,银行安保工作中“人”的因素日益突出,将或多或少制约安保工作的的建设,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的不适应。在商业银行中,安保工作得不到应有的专业地位;从安保队伍来看,理念和观念仍停留在以往安保工作的格局上,思想远未跟上转型的步伐。队伍年龄的不适应。多数安保人员年龄大、技能差、身体弱、文化低,对新事物、新业务、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逐步下降,参与转型的积极性不高。人员素质的不适应。由于过去岗位对安保人员的要求主要侧重于落实制度、执行规章,体力要求多、智力要求少,从业人员学历偏低,对银行业务不熟悉,适应不了当前新业务、新产品日新月异的变化。岗位结构的不适应。安保岗位进入相对容易,转岗却不易,且岗位吸引力不强,优秀人才不愿进入,不利于安保队伍结构的优化。因此,传统的安保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或根本无法达到当今金融业迅猛发展的要求。当下,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模式,依托大数据平台,使传统安保工作向综合化、科技化、智能化的新型安保工作转变。 (二)安全保卫工作将面临严峻形势。随着改革不断深入,用工队伍在不断壮大,且工种配置多样化,有合同制和派遣制员工、派遣保安人员、社会化守押人员等,有一些人文化素质不高,法制意识淡薄,不遵法守纪,由于利益的诱惑,有时会铤而走险,盗窃物资和产品侵财性犯罪时有发生。在经济金融新常态下,经济和社会层面很多问题将集中在银行业反映和呈现,员工辞职已经成了不是当今时代新产物,特别是点多面广、线路长、人员多、客户多,不少机构、网点偏远,安全管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三)不安定因素增多,突发事件难以招架。随着经济模式转换、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停产、亏损企业增多,政企矛盾、劳资纠纷、刑事案件相互纠缠,使得企业内部不安定因素呈现错综复杂局面。加之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使得一些职工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后生活困难,部分职工心理失衡,成为各种不安定事端诱发隐患。引发不安定因素和群体性事件时有出现,给治安保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突发性事件中有许多是治安保卫部门应该有能力预防和控制的,但它需要内部治安保卫体系具有强有力的能力,如果平时不注重或加强培教、预案演练、队伍建设、能力培养和装备配置,真正遇到突发性事件就难以招架。 (四)科技含量不适应当今发展需求。伴随着业务日新月异发展,视频监控点数量越来越多,但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员监控方式,缺乏智能视频分析系统,运行管理难度逐渐增大。录像资料数据量庞大,缺乏有效分析和索引,事后调查取证工作需要人工完成,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工作量大,效率低。电视监控系统高清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趋势迟缓,比如柜员监控,只限于要求监督柜员操作合规性,并清晰显示顾客面部特征,缺少综合性系统。监控中心人工智能监控技术含量不高,靠图像自动轮巡、人工盯守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科技安防监控新常态下需要。 三、新形势下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新对策 (一)理念的更新。理念是一个人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思想认识的产物。安保从业人员不能仅仅停留在被动“防御应付”的层面上,要敢于挑战自我,尽可能地提前参与银行新业务、新产品、新系统的应用,做好新业务、新产品推向市场前的预知和预研,及时了解掌握相关信息。因此,要促使安保转型工作落地生根,与金融行业发展合拍呼应,防范和杜绝各类风险,最首要、最根本之处,就是要不遗余力地抓住人心,做好人的思想理念提升转变工作。思想工作到位了,人的思想理念提升了,安保转型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要促使安保从业人员深深懂得,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安保工作的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安保人员只有主动适应形势,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发展潮流,否则将会落伍,甚至被边缘化或淘汰。 (二)素质的提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安全保卫从业人员要由专业操作型向复合管理型转变和延伸。如果不加强专业的学习,要做好新形势下的银行安全保卫工作就难上加难。陈旧的知识和方法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通过强化忧患意识、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学习业务、法律法规和信息科技的自觉性,解决“本领恐慌”。要促使安全保卫从业人员懂得自尊、自强,克服畏难情绪,知难而进。开展安保人员的继续教育,努力学习国家及总分行关于安全保卫工作的指导方针、安全规章、操作规程,增强业务知识。要拓展强化对全行新业务、新产品、新流程的学习,掌握其风险点,达到规范要求。要全面提高安保从业人员素质,做到学以致用,使知识与日常安全管理紧密结合,更好地推动“最安全银行”建设。 (三)结构的调整。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安全保卫工作职能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特别是银行报警监控联网平台以及“智慧内保”“安全保卫管理”系统的应用,对安保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高度重视安保队伍的结构优化工作,对明显不适岗的人员要及时调整,同时引入一些既懂业务又懂技术、愿干会干的专业人才,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以跟上全行安全保卫工作发展的步伐。要在工作手段和薪酬待遇上下功夫,将有道德、有素质、有责任、有担当、有知识、有能力、讲奉献、钻业务、善攻坚的人员充实到安保队伍中来,逐步改善安保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唯有如此,才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安保队伍,安保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发挥重要作用。 (四)技术创新。银行安保工作的开展要善于把握当前的技术创新,融合新型科学技术,对新型技术进行科学的研发利用有助于银行安保工作的与时俱进,保障在多元化,科学化的犯罪手段中对自身进行良好的安全保障,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分析技术建设银行安全保卫系统,将银行安全保卫各项任务信息,人员信息及银行进行收录、整理与监控,运用技术手段对银行的网路系统进行实时的监测管理,严谨避免犯罪分子对银行的侵袭,安全保卫系统的建设要善于运用大数据技术,智能分析系统,对作案手段进行有效的识别,规避与整理,为银行员工提供技术支持,将银行线上与线下的安全保卫工作做出良好的连接,通过合理的银行安全保卫系统规划与设置,不断提高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的整体水平。 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不仅是我们金融机构的基本要求,也是为确保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一项重要基础。同时,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客户和员工的安全需求不断增长,要求我们要针对不同客户、不同交易方式提供相适应的安全服务。银行安全保卫工作重在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安全责任意识,为维护银行业稳定,适应现代银行的要求,做好后疫情时代新形势下银行的安全保卫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治安秩序作出贡献。 (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安全保卫部林谷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