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会员风采 / 业务研究 / 当前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新形势、新对策研究
    会员风采
当前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新形势、新对策研究
  上海市企事业单位治安保卫协会      ijian      2023-07-07

此篇论文获2022年度治安内保调研征文活动鼓励奖


高校防范电信诈骗势在必行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互联网的应用不仅使人们的信息接受和信息处理变得更加高效,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更是高达74.4%。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电信诈骗就是其中之一。电信诈骗犯罪不仅造成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还会由此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不但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而且影响了社会稳定,严重损害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电信诈骗的防范和治理成为当前安保工作的重点。

高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是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调查显示,高校学生是电信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之一。虽然高校学生能够更多的接触反诈骗知识,高校反诈骗宣传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学生防范意识薄弱、更容易产生信任以及更加广泛的接触网络的特点使得高校学生也更容易受到电信网络诈骗的影响。学生被电信诈骗后,不但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也影响到他(她)们的生活上的困境,而且还会造成学生心灵上的阴影,可能影响对社会不信任和人生产生的恐惧感。因此,高校如何识别电信网络诈骗的新形势、新特点,必须采取切实可行防范措施来保护高校学生安全势在必行。


高校内发生电信诈骗特征分析


电信网络诈骗是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电信和网络等通信手段实施的新型诈骗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电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利用电信技术实施诈骗犯罪的违法犯罪行为如病毒般迅速蔓延。据统计,截止2021年底,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类案情占所有警情数量75%以上,对居民群众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其特点:一是犯罪手段由传统电话通讯诈骗向网络诈骗转型,由普遍撒网向精准诈骗转型。二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日益窝点化、境外化、集团化、专业化。三是案件侦破难度增大。四是电信诈骗的形式更新变快,连环骗的发生的概情况增加。

根据2021年腾讯《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显示,“20~29岁”的受骗群体占比最高,高达41%,这说明高校学生是电信网络诈骗高危人群。因此,进行高校学生电信诈骗分析对高校开展防诈骗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被电信诈骗群体的特征,以电信诈骗精准防控提供依据。经对来自公办或民办普通高校21名遭遇电信诈骗的学生进行了电话访谈(其中男生9名,女生12名)分析:

高校学生电信诈骗特征访谈分析

范畴:范畴内涵:典型证据援引:

一,个人信息:诈骗犯通过提供学生个人信息获取学生信任,诈骗犯冒充公安局,说我的身份证被坏人利用,它能准确地说出我的家庭信息和身份证号,所以以为是真的政府工作人员……。

二,个人需求:诈骗犯通过了解学生需求,接近学生,采取诈骗行动,他知道我最近在准备一个资格考试,说他们是一个辅导机构,报名后会有很多免费资料和后期课程……。

三,威胁恐吓:诈骗犯通过掌握学生某一信息,进行威胁恐吓,从而进行诈骗,诈骗犯说我浏览境外网站,是违法的,已被警方注意到,他们可以帮我抹除相关信息……。

四,贪图利益:受骗人为了获取某种收益或者超额回报而被骗,他们说有专业的老师指导进行投资,给我看了很多资料,收益率都非常高……。

五,过度信任:冒充被骗人的亲友、同学等,从而实施诈骗,我收到以前高中同学的信息,需要钱急用,当时没想太多就先转过去了……。

六,网购相关:冒充客服、取消订单,我确实买了那些东西,然后QQ上有个客服加我,说订单取消给我退款……。

本文借鉴“扎根理论”的分析框架可知,学生被诈骗主要影响因素是个人信息暴露、个人需求、诈骗犯罪分子威胁恐吓、学生本人贪图利益、过度信任陌生人以及传统防诈骗知识缺乏等。个人信息方面,因为诈骗犯罪分子能够准确提供被骗人的详细个人信息,从而获取被骗人的信任。个人需求方面,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诈骗犯罪分子能够准确获取个人需求信息,从而接近学生,实施进一步诈骗活动。还有部分诈骗分子通过威胁恐吓的方式进行诈骗,譬如受访者中有学生称诈骗犯电话告知他因为浏览境外网站将要被警方惩罚,而他本人确实有浏览境外网站,诈骗分子利用这一信息进行进一步威胁恐吓式诈骗。学生个人方面,主要是由于自身防诈骗经验不足和贪图利益而被诈骗。部分学生利用自己的闲余资金进行投资,但由于缺乏经验,期望过高的超额收益而遭遇诈骗。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学生遭遇电信诈骗仍然是由于自身防诈骗知识缺乏,在受访者中,超过一半的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是由于过度信任陌生人和网购相关诈骗等原因。这说明,在后疫情时代,传统电信诈骗类型仍有必要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宣传。


高校学生电信诈对策建议


1.进一步强化高校学生防诈骗能力。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电信诈骗的防范要发挥事前防范的突出作用。根据本文分析,大部分同学遭遇电信诈骗仍然是由于自身防电信诈骗知识缺乏,而这些知识是地方派出所在高校进行宣传的重点。因此,除了电信诈骗分子手段高超外,学生自身防诈骗意识缺乏,学校防诈骗宣传不到位也是高校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必须加强高校防诈骗宣传,组织观看防诈骗宣传片,告知学生电信诈骗案件的发案特点、方式以及如何识别,如何应对、防止上当受骗等方法,提醒学生“不轻信、不汇款”,将防诈骗的工作落实到实处。

2.加强学生信息管理。一方面,学校要将强对学生信息的保密管理工作,做好做实信息管理工作,防止信息泄露,也坚决避免高效工作人员利用学生信息牟利的行为。另一方面,公安机关要加强对公民信息泄露案件的处罚力度,对任意倒卖公民信息的犯罪行为形成威慑效应。

3.创新电信诈骗宣传方式。高校在防诈骗工作中,应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电信诈骗防范的宣传中。譬如组织学生参与“防诈骗”为主题的团日活动,通过实践加分和设置奖金的方式吸引学生通过短视频、微电影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参与“防诈骗”主题活动,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宣传和参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将防诈骗知识内化。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马祥龙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