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电气临港重装备制造基地(以下简称上海电气临港基地)地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内,占地近2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高端装备产业化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1400吨级起重能力、5000吨级码头和4000台(套)尖端装备,承担核电、火电等“大国重器”的制造使命。基地始终秉持“科技赋能安全、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构建了“SEC - LOVE(上海电气关爱生命)”现代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该体系通过“三级监管网络 + 安全生产标准化 + 信息化管理 + 立体考核机制”四轮驱动,为基地的安全生产筑牢了坚实防线。
为持续提升工贸企业自治、开放和自律水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片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临港新片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头雁效应,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自治、互相监督”的安全治理新格局,2025年6月,以上海电气临港基地为主的上海电气安全自治联盟试点建立,共覆盖产业区内45家工贸企业,开启了安全治理的新篇章。
主要措施
重件码头:技术与制度双驱动的安全堡垒

作为上海电气的“唯一出海口”,重件码头年均吞吐量达8万吨,安全管控至关重要。基地以“制度刚性 + 技术赋能”筑牢安全防线,制定了严格的“六不作业”原则:安全协议未签不作业、交底缺失不作业、监管缺位不作业、防护不足不作业、大风预警不作业、设备未检不作业。在技术赋能方面,构建了智慧监管矩阵。智能门禁系统年拦截无证车辆83辆、阻退无关人员46人次;10台高清摄像机实现作业面360°覆盖,图像直连集团内网和政府监管平台;24小时扬尘噪声监测数据同步传输生态环境处,实现了全年环保零处罚。同时,与市交通委22执法大队、洋山港海事局、临港新片区海塘所等9家监管部门建立“三联动”机制,实时共享船舶靠泊、特种作业等数据,开展危化品运输、防台防汛专项检查等,形成了政企协同监管网络。

工程项目:全链条安全代办服务
基地以“企业零跑腿、风险全闭环”为目标,为26个建设项目提供一站式代办服务。从立项(对接发改委/经信委)到验收(联动消防/人防等9部门),贯通四大建设环节,集约化对接25个政府部门,实现跨部门审批流程无缝衔接。截至目前,已完成40万平方米建筑产证办理,项目合规取证率达100%。
“执言堂”企服直通车:解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临港新片区“执言堂”企服直通车第二期——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解读会在上海电气临港基地举行。活动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综合执法大队主办,南汇新城镇总工会、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应急管理处、高科处、企业服务中心、上海电气临港基地协办,组织了基地内近百名职工代表参会。会上,新片区综合执法大队深度解读安全生产核心法规,结合案例与政策,将条文转化为实用指引。互动答疑环节,企业代表踊跃提问,综合执法大队与应急管理处专员精准解答,回应企业关切。活动尾声,新片区综合执法大队向企业承诺:强调以服务为本,助力企业破解难题。此次解读会正值安全生产月,搭建了政企沟通桥梁,拓展了普法渠道,有效提升了基地职工的安全法治意识。
上海电气安全自治联盟:共同守护产业高地平安

上海电气安全自治联盟以“政企协同、产业联动”为核心,构建了“责任共担、资源共享、隐患共治”的安全治理体系。联盟内成员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联防联控协议》,打造“季度联合检查 + 隐患挂牌督办”模式。通过安全联席会机制,推动临港基地形成“一企发现隐患、全员排查整改”的共治格局。在临港新片区企业安全生产星级评定体系中,联盟已培育五星企业1家、四星企业4家。其中,电站辅机厂和第一机床厂获评临港新片区年度安全生产标准化标杆企业。电站辅机厂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项目”,获评临港新片区最佳实践案例一等奖,并被列为上海市电动车企业管理样板。
“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彰显安全决心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苗挺,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丁立出席2025年临港新片区“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并致辞。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应急管理处领导、南汇新城镇领导,以及管委会、南汇新城镇相关部门代表、新片区内企业代表约120人参加活动。启动仪式上,临港新片区安委办部署了“安全生产月”重点工作,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演练活动,确保取得实效。随后,开展了题为《安全生产责任和履职的新认识和新作为》的专题授课。上海电气安全自治联盟以此次 “安全生产月” 活动为契机,联合各企业,持续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积极动员基地广大职工参与“安全隐患排查、隐患辨识科普、消除隐患演练”等活动,持续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安全宣传浓厚氛围,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结束语
上海电气临港基地通过“政企协同、产业联动”新模式,在安全生产和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基地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不断创新安全治理手段,为临港新片区乃至全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安全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