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三无”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开展以来,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仪电)深入贯彻落实2024年度上海内保工作会议精神,以“枫桥经验”为牵引,以“无重大敏感突出矛盾纠纷和舆情”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法治赋能、坚持多元共建,积极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仪电方案”,为本市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三所联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提供新样板。主要情况是:
案例背景
在仪电百年发展历程上,上海仪电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倾听群众呼声、专注关心群众疾苦,积极提倡信访工作的“一站式”服务,积极搭建企业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以高效、透明、暖心的特色服务,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信访群众合法权益,切实解决企业内的各类问题,助力企业和谐发展,促进全市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措施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过硬队伍
凝聚队伍。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信访工作总要求,上海仪电以“党建引领信访”为主线,积极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轮驱动、深度融合,并于2023年成立信访联合接待中心。通过“同上一堂党课”、“深查摆 找差距 抓整改 转作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听讲廉政党课、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要》的交流研讨、“红色赞歌润党性 使命叩问强作风”主题党日等活动,持续强化信访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形成“党员带头冲锋、骨干示范引领、全员协同奋进”的良好氛围。成立以来,已有3名信访业务骨干递交入党申请书,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信访一线充分彰显。

发挥优势。上海仪电信访联合接待中心坚持将党员先锋作用发挥在信访服务最前沿,党员干部带头“亮身份”让党徽在化解矛盾纠纷一线熠熠生辉。党员领导带头包案疑难积案,建立"一案一策"机制。今年,信访联合接待中心累计信访接待352人次,化解信访矛盾6件。在重大信访维稳任务中,党员主动请缨远赴异地维稳任务,用"红色引擎"驱动信访工作提质增效。信访联合接待中心成立以来,矛盾纠纷排查率达到100%;初信初访受理告知率、按期办结率、上门办信率均达到100%;展现出新时代信访干部队伍的政治本色与为民情怀。
坚持法治赋能,完善工作机制
重塑流程。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是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为此,信访工作组织架构也在不断优化更新,并先后建立“协调组”“工龄组”“应急组”等,积极打造“预防—调解—化解”全链条法治服务体系。在办公场地方面,通过墙上展板、流程手册等透明化操作,在接待场所通过信访法治化“路线图”上墙等可视化宣传,起到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在机制上,积极推动信访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利用“三所联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联调联治,推动信访矛盾依法就地处置。
多方合力。依托“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国企”机制,有效推行“预防在前、调解在先、就地解决”工作模式,通过定期会商、联合调处、法律支援等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今年信访联合接待中心运用三所联动机制圆满化解一起信访矛盾。在此基础上,根据信访案件需要进一步引入人民调解、心理咨询专家等第三方力量,形成多元调处化解格局。
坚持多元共建,展现工作成效
上海仪电作为“漕河泾开发区法治共建委员会”发起单位之一,长期与虹梅街道共同推进法治共建工作,为提升基层信访工作人员法治素养,上海仪电依托虹梅司法所于今年4月召开信访法治化专题沙龙,特邀徐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庭长提供现场政策讲解和答疑,5月开展劳动争议庭审观摩与风险防范沙龙,通过“以案释法”提升依法调处能力。通过多元共治、法治护航,上海仪电信访联合接待中心逐步构建起“源头预防、依法调解、闭环化解”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与满意度。
实践案例
基本情况
上海仪电原职工王某由于进厂时长期接触有毒气体,致使其身心恍惚,被单位人员组织强制体检并认定为“精神病患者”。自此,王某因长期闹访缠访,多次产生肢体冲突,造成属地派出所数次出警,且来信要求赔偿历年的累计损失、房屋拆迁补偿等近千万元。上海仪电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上海仪电信访联合接待中心作用,将该矛盾纳入领导包案,落实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专项工作组,并迅速启动核查程序。
经核查,就王某所提的历史问题,企业已于2010年7与其签订了房屋租赁协议及补充协议,约定企业与王某之间已不存在任何历史遗留问题未解决。此次信访的真实诉求实为房屋动迁征收补偿及安置事宜。
处置经过
2022年初,根据市政动迁时间安排,征收组多次催促,企业要求王某尽快腾退搬离欧阳路,将房屋归还企业,但王某拒不搬离,数次到仪电集团闹访,开车堵在集团门口,并与工作人员发生肢体冲突等。4月企业以王某排除妨害纠纷为由起诉至虹口区人民法院并正式立案,法院多次安排调解,企业根据动迁政策并给予充分的倾斜,但王某均不认可。
企业经工作人员多次沟通,从法律、人情等多维角度做王某的思想工作,并联合属地征收组共同协商,企业和王某就动拆征收补偿及住房安置事宜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这一长达四十多年的历史矛盾得以化解。
结果分析
历史矛盾的解决不仅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更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王某的信访矛盾,解决该问题的“依据”就是2010年双方签署的《房屋租赁协议》,企业牢牢把握2010年双方签订的原协议的主旨不变,通过更换租赁标的物的方式化解矛盾。并抓住虹口法院案前调解的机会与王某顺利达成协议,同时也增加了协议的法律效力。在处理信访矛盾时,如何做到“法、理、情”的统一,利益的协调,沟通和解释工作至关重要,要尽可能的消除误解、减少对立情绪,促进双方达成共识。
观点视角
本案例充分证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并非企业一家“单打独斗”可为,需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智慧”。上海仪电通过建立信访联合接待中心这一载体,将党建引领作为源动力,将流程重塑作为自驱力,将共建共享作为驱动力,不断发挥企事业单位运用“三所联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的特殊作用,为广大会员单位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方案。下一步,上海仪电将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响应市国资委和市公安局要求,探索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屋实体运作,在工作制度、机构设置、硬件设置、调解流程、应急预案、教育培训、结果运用、台账设置等方面进行重塑,为打造企事业单位“三所联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